杨鸿波:驻守一线育人,他不得不说的故事

字号选择:

校园人物 返回首页

杨鸿波:驻守一线育人,他不得不说的故事

2023年09月15日
  【编者按】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评选结果揭晓。经专家评审、最终评选,我校自动化学院杨鸿波老师获得一等奖。

  杨鸿波,博士,教授,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荣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育成果二等奖等奖项;被评为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优秀学员、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等荣誉称号。参与完成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受到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资助。出版教材2部,发表科研论文20篇。
从课堂一线走来
  2005年,我来到学校自动化学院任教。到如今,我的教书生涯已经走过近二十载。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德”字就铭刻在了我的心中,一直鞭策着我要坚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我校是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多年教授《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老师,我深知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常常喜欢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与学术会议,让学生在实践与探讨中提升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能力。学生们也喜欢和我交流。我校自动化学院自控专业2014届本科生赵辉,本科毕业后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1年回到我校任教,成为自动化学院高动态导航实验室青年骨干教师。在一次聊天中,他提到本科的竞赛经历对他走上学术科研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2016年暑假,您带着我去东南大学参加德州仪器电子设计大赛。在为期一个月的赛事筹备中,我一步步地调试设备、焊接元件,不断地更新算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学科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更在您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的习惯与能力。比赛是紧张的,但过程让我感到幸福。”听到赵辉的话,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科研常怀热爱,对治学要求严谨,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我的学生。我们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紧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中成就自己。
在育人一线坚守
  作为一名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的教师,我深知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甚至人生规划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自动化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李永来自于山东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他在毕业后选择了去西藏拉萨工作。他说:“在第一次组会上,谈到未来职业选择时,老师您说希望我们都能够发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精神,终身奋斗在工作一线,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2021年,李永选择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他先是在拉萨区县基层工作一年,后又调到市委组织部。在艰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他以最饱满的热情、最诚挚的感情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服务,将信息科大的精神带到西部去,用奉献精神唱响青春赞歌。得知这个消息,我为他骄傲,也为自己点赞。

  我深知,这是自己多年来在日常培养中坚持知识传授和课思政同向同行,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硕果。走上领导岗位后,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2022年,学校任命我为研工部部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为了更好地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在课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党团班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师生主题活动中注重强化导师立德树人意识,全面推进研究生“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导学思政——日常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格局建设。我以研究生思政“六个一”项目的培育与评选为重要抓手,激励与指导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与工作实际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导师、教学与管理人员协同育人,鼓励研究生个人与集体争先创优。2022年共培育与评选10项学院特色活动、10个研究生先进集体、10位研究生先锋骨干、11门研究生思政教育精品课、10位研究生思政教育优秀导师,10位研究生工作先进个人,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完善,推动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战疫一线驻扎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而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作为教职工工作组、学生工作组的骨干,我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及时与同事一起研究制定针对我校师生员工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完善师生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我们连续3年向上级及时报送疫情数据,不断完善师生健康日报程序,落实落细核酸检测、涉疫师生情况排查等工作,加强日常进出校、离京返京等事务的排查与审批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与数据精准性。在研究生管理上,我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特征造成的个性化需求,保持“一人一档”,同时积极动员研究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接尽接,全力筑牢校园免疫屏障。

  2022年11月,在校园疫情紧急防控中,在学校党委的号召下,我主动请缨,带头驻校冲锋在抗疫一线,协调建立网格管理体系,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全力开展研究生安全稳定与意识形态工作,精准摸排在校学生情况,及时回应解决在校学生的“急难愁盼”。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收到海淀区疾控中心的指令后,我与其他战友连夜摸排情况并组织涉疫学生隔离与转运,每天与疫情防控小组同志们一起奋战到凌晨三四点。驻校的9天里,我与学工防疫组成员相互协作、事无巨细,确保每个环节精准到位,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平安与健康。
  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回想起那些昼夜难眠、精神紧绷的日子,我感怀于党和国家强大的同时,更为同事乃至师生间勠力同心、攻坚战疫的团结与奉献精神所感动。这一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赋予我们无惧挑战和困难的勇气,指引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组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张帆 审核:杨静)
分享本文
关注官微

Copyright © 201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